-
七月将临 毕业生何去何从
七月将临 毕业生何去何从
中国物通网随着11年7月的来临,全国各个高校毕业生毕业程序已经渐渐接近尾声。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即将踏入社会的浪潮,在各个阶层展示他们的风采。诚然,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上,由于缺乏应有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无论个人能力还是社交能力都存在许多不足,难免在工作中四处碰壁。中国物通网在此真诚祝愿广大应届毕业生们发掘自己最大的潜力,完美地展现自我,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开拓进取。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
从2003年起,普通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进入就业市场。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大学生进入择业期以后就精心准备简历,主动搜集就业信息,不停地参加面试;学校、院系积极开设就业指导课,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国家也出台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事实上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和年底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关系到学生家庭、学校办学、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成倍增长,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错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一)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不相适应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和择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长期以来,大学生都被国人冠以“社会精英”、“天之骄子”的称号, 在这种大众意识的支配下毕业生的就业定位较高,在就业目的地的选择上多选择省会、东南部沿海等大中城市;在就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 偏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 存在“一步到位, 终生不变”的观念, 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不够理性的就业的观念制约了大学生顺利就业。
(二)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扩招致使部分高校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及师资力量的配备跟不上扩招的步伐。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足与社会需求人才要求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他们只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来设置专业, 所以会有一些专业与社会脱节;或者不根据社会需求而过多招收某专业学生,因为没有市场需求,部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现状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政府统筹,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推进,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和就业指导已势在必行。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培训和效果不尽人意,还普遍存在对学生培训的时间短、层次低、针对性不强的特点。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高校虽然在逐步建设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但因信息量小、时间滞后、地域性强等因素,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遴选的需求。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部门分割管理严重。虽然有网上招聘、求职等新的招聘形式,但多数仍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集市式”的现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有的毕业生要十几次或几十次奔波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寄送上千份材料,就业成本和难度加大。突破就业信息的地域局限,建立畅通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势在必行。
那么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该如何成就自我,走上工作岗位呢?
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诚实守信是毕业生最基本的就业条件
(一)提高素质
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第一课堂的学习,加强对自己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并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且富有特色的创造性活动作为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以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积极健康的个性。同时,努力争取获得各类从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二)转变观念
大学生要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拓宽就业视野,树立多元就业的观念。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从用人单位的结构看,大型企业处于转型期,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所以对人才需求量不会很大,而国家公务员也要通过考试才能跨过门槛。与之相对应的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发展迅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三)诚实守信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队伍中,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守信用的占了绝大部份, 但也有一部分不求实际地讲条件,讲待遇,强调实现自身价值,但唯独不讲信誉,对待工作朝三暮四,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有的连招呼都不打,既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工作,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已对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提出了质疑。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建立每个人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信用档案, 任何个人在任何一个地区的奖惩,违法,违纪,不守信用的行为都将被记入信用档案,作为用人单位在使用时参考。这样,既对诚信度高的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了支持,又对诚信度低的人员进行了约束。最后,中国物通网在这里祝愿广大学子们能够积极转变,适应社会需求,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开启新的篇章。
下一篇: 运输公司遭不合理罚款状告多地路政
所属类别: 业界行情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